arrow_back

Cloud Storage:Qwik Start - CLI/SDK

登录 加入
Get access to 700+ labs and courses

Cloud Storage:Qwik Start - CLI/SDK

实验 30 分钟 universal_currency_alt 1 积分 show_chart 入门级
info 此实验可能会提供 AI 工具来支持您学习。
Get access to 700+ labs and courses

GSP074

總覽

Cloud Storage 可讓您隨時隨地儲存及擷取大小不限的資料。這項服務有多種用途,包括提供網站內容、儲存資料供封存和災難復原之用,或是透過直接下載的方式將大量資料物件發布給使用者。

在這個實作實驗室,您將瞭解如何建立 Storage bucket、將物件上傳至 bucket、在 bucket 中建立資料夾和子資料夾,以及透過 Google Cloud 指令列將物件開放公開存取。

執行本實驗室的作業時,在控制台依序選取「導覽選單」>「Cloud Storage」,即可隨時驗證自己的成果。只要在執行每個指令後重新整理瀏覽器,就能看到您建立的新項目。

學習內容

在本實作實驗室中,您將瞭解如何使用 Google Cloud 指令列執行下列操作:

  • 建立 Storage bucket
  • 將物件上傳至 bucket
  • 在 bucket 建立資料夾和子資料夾
  • 將 Storage bucket 中的物件開放公開存取

設定和需求

瞭解以下事項後,再點選「Start Lab」按鈕

請詳閱以下操作說明。實驗室活動會計時,且中途無法暫停。點選「Start Lab」後就會開始計時,顯示可使用 Google Cloud 資源的時間。

您將在真正的雲端環境完成實作實驗室活動,而不是模擬或示範環境。為此,我們會提供新的暫時憑證,供您在實驗室活動期間登入及存取 Google Cloud。

為了順利完成這個實驗室,請先確認:

  • 可以使用標準的網際網路瀏覽器 (Chrome 瀏覽器為佳)。
注意事項:請使用無痕模式 (建議選項) 或私密瀏覽視窗執行此實驗室,這可以防止個人帳戶和學員帳戶之間的衝突,避免個人帳戶產生額外費用。
  • 是時候完成實驗室活動了!別忘了,活動一旦開始將無法暫停。
注意事項:務必使用實驗室專用的學員帳戶。如果使用其他 Google Cloud 帳戶,可能會產生額外費用。

如何開始研究室及登入 Google Cloud 控制台

  1. 點選「Start Lab」按鈕。如果實驗室會產生費用,畫面上會出現選擇付款方式的對話方塊。左側的「Lab Details」窗格會顯示下列項目:

    • 「Open Google Cloud console」按鈕
    • 剩餘時間
    • 必須在這個研究室中使用的臨時憑證
    • 完成這個實驗室所需的其他資訊 (如有)
  2. 點選「Open Google Cloud console」;如果使用 Chrome 瀏覽器,也能按一下滑鼠右鍵,選取「在無痕視窗中開啟連結」

    接著,實驗室會啟動相關資源,並開啟另一個分頁,顯示「登入」頁面。

    提示:您可以在不同的視窗中並排開啟分頁。

    注意:如果頁面中顯示「選擇帳戶」對話方塊,請點選「使用其他帳戶」
  3. 如有必要,請將下方的 Username 貼到「登入」對話方塊。

    {{{user_0.username | "Username"}}}

    您也可以在「Lab Details」窗格找到 Username。

  4. 點選「下一步」

  5. 複製下方的 Password,並貼到「歡迎使用」對話方塊。

    {{{user_0.password | "Password"}}}

    您也可以在「Lab Details」窗格找到 Password。

  6. 點選「下一步」

    重要事項:請務必使用實驗室提供的憑證,而非自己的 Google Cloud 帳戶憑證。 注意:如果使用自己的 Google Cloud 帳戶來進行這個實驗室,可能會產生額外費用。
  7. 按過後續的所有頁面:

    • 接受條款及細則。
    • 由於這是臨時帳戶,請勿新增救援選項或雙重驗證機制。
    • 請勿申請免費試用。

Google Cloud 控制台稍後會在這個分頁開啟。

注意:如要使用 Google Cloud 產品和服務,請點選「導覽選單」,或在「搜尋」欄位輸入服務或產品名稱。

啟動 Cloud Shell

Cloud Shell 是搭載多項開發工具的虛擬機器,提供永久的 5 GB 主目錄,而且在 Google Cloud 中運作。Cloud Shell 提供指令列存取權,方便您使用 Google Cloud 資源。

  1. 點按 Google Cloud 控制台頂端的「啟用 Cloud Shell」圖示

  2. 系統顯示視窗時,請按照下列步驟操作:

    • 繼續操作 Cloud Shell 視窗。
    • 授權 Cloud Shell 使用您的憑證發出 Google Cloud API 呼叫。

連線建立完成即代表已通過驗證,而且專案已設為您的 Project_ID。輸出內容中有一行文字,宣告本工作階段的 Project_ID

Your Cloud Platform project in this session is set to {{{project_0.project_id | "PROJECT_ID"}}}

gcloud 是 Google Cloud 的指令列工具,已預先安裝於 Cloud Shell,並支援 Tab 鍵自動完成功能。

  1. (選用) 您可以執行下列指令來列出使用中的帳戶:
gcloud auth list
  1. 點按「授權」

輸出內容:

ACTIVE: * ACCOUNT: {{{user_0.username | "ACCOUNT"}}} To set the active account, run: $ gcloud config set account `ACCOUNT`
  1. (選用) 您可以使用下列指令來列出專案 ID:
gcloud config list project

輸出內容:

[core] project = {{{project_0.project_id | "PROJECT_ID"}}} 注意:如需 gcloud 的完整說明,請前往 Google Cloud 參閱 gcloud CLI 總覽指南

設定區域

設定這個實驗室的專案區域:

gcloud config set compute/region {{{project_0.default_region | "REGION"}}}

工作 1:建立 bucket

在本實驗室中,您會使用 gcloud storagegsutil 指令。

當您建立 bucket 時,需遵守下列通用的 bucket 命名規則。

bucket 命名規則

  • bucket 命名空間全域通用並會公開顯示,因此請勿在 bucket 名稱中加入機密資訊。
  • bucket 名稱只能使用小寫英文字母、數字、破折號 (-)、底線 (_) 與半形句號 (.)。如果名稱含有半形句號,則須通過驗證
  • bucket 名稱的開頭與結尾必須是數字或英文字母。
  • bucket 名稱必須包含 3 至 63 個字元。如果名稱中包含半形句號,則其長度上限為 222 個字元,但每個以半形句號分隔的組成部分不得超過 63 個字元。
  • bucket 名稱不得為採用點分十進位標記法的 IP 位址,例如 192.168.5.4。
  • bucket 名稱不得以「goog」前置字串為開頭。
  • bucket 名稱不得包含「google」,或是近似「google」的錯別字詞。
  • 另外,為符合 DNS 規範並維持日後的相容性,您不得在半形句號或破折號的前後使用底線 (_) 或半形句號。舉例來說,DNS 名稱中不得使用「..」、「-.」或「.-」。

使用 buckets create 指令來建立 bucket,並將 <YOUR_BUCKET_NAME> 換成不重複且符合 bucket 命名規則的名稱:

gcloud storage buckets create gs://<YOUR-BUCKET-NAME>

這個指令會使用預設設定來建立 bucket。如要查看預設設定,請在 Cloud 控制台的「導覽選單」中前往「Cloud Storage」,依序點選 bucket 名稱和「設定」分頁

大功告成,您剛剛建立了 Cloud Storage bucket!

注意:如果 bucket 名稱已有人使用 (無論是您或其他人),指令就會傳回以下訊息:

Creating gs://YOUR-BUCKET-NAME/...
ServiceException: 409 Bucket YOUR-BUCKET-NAME already exists.

請改用其他 bucket 名稱再試一次。

測試已完成的工作

點選「Check my progress」,確認工作已完成。如果成功建立 Cloud Storage bucket,您就會看見評估分數。

建立 Cloud Storage bucket。

測試您的瞭解程度

您可以透過下列選擇題加強自己的理解,確實掌握這個實驗室介紹的概念。按照您的理解盡力回答即可。

工作 2:將物件上傳到 bucket

透過 Cloud Shell 將物件上傳至 bucket。

  1. 如要將這張圖片 (ada.jpg) 下載至 bucket,請在 Cloud Shell 中輸入以下指令:
curl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4/Ada_Lovelace_portrait.jpg/800px-Ada_Lovelace_portrait.jpg --output ada.jpg
  1. 使用 gcloud storage cp 指令,將位於儲存位置的圖片上傳至您建立的 bucket:
gcloud storage cp ada.jpg gs://YOUR-BUCKET-NAME 注意:輸入 bucket 名稱時,可以按下 Tab 鍵自動完成輸入。

您可以透過指令列看到圖片正在載入 bucket。

您剛剛在 bucket 中儲存了物件!

  1. 現在請將下載的圖片移除:
rm ada.jpg

工作 3:從 bucket 下載物件

  • 使用 gcloud storage cp 指令,將 bucket 中儲存的圖片下載至 Cloud Shell:
gcloud storage cp -r gs://YOUR-BUCKET-NAME/ada.jpg .

如果執行成功,指令會傳回下列內容:

Copying gs://YOUR-BUCKET-NAME/ada.jpg... / [1 files][360.1 KiB/2360.1 KiB] Operation completed over 1 objects/360.1 KiB.

您已成功從 bucket 下載圖片。

工作 4:將物件複製到 bucket 中的資料夾

  • 使用 gcloud storage cp 指令,建立名為 image-folder 的資料夾,然後將 ada.jpg 圖片複製至該資料夾:
gcloud storage cp gs://YOUR-BUCKET-NAME/ada.jpg gs://YOUR-BUCKET-NAME/image-folder/ 注意:相較於本機檔案系統,Cloud Storage 中的資料夾有一些限制,但也支援本機檔案系統的許多操作。

如果執行成功,指令會傳回下列內容:

Copying gs://YOUR-BUCKET-NAME/ada.jpg [Content-Type=image/png]... - [1 files] [ 360.1 KiB/ 360.1 KiB] Operation completed over 1 objects/360.1 KiB

圖片檔已複製到 bucket 的新資料夾內。

測試已完成的工作

點選「Check my progress」,確認工作已完成。如果成功將物件上傳至 Cloud Storage bucket 中的資料夾,您就會看到評估分數。

將物件 (ada.jpg) 複製到 bucket 中的資料夾。

工作 5:列出 bucket 或資料夾的內容

  • 使用 gcloud storage ls 指令,列出 bucket 的內容:
gcloud storage ls gs://YOUR-BUCKET-NAME

如果執行成功,指令會傳回類似以下的訊息:

gs://YOUR-BUCKET-NAME/ada.jpg gs://YOUR-BUCKET-NAME/image-folder/

這就是目前 bucket 中的所有內容。

工作 6:列出物件的詳細資料

  • 搭配使用 gcloud storage ls 指令和 -l 旗標,取得您上傳至 bucket 的圖片檔詳細資料:
gcloud storage ls -l gs://YOUR-BUCKET-NAME/ada.jpg

如果執行成功,指令會傳回類似以下的訊息:

306768 2017-12-26T16:07:570Z gs://YOUR-BUCKET-NAME/ada.jpg TOTAL: 1 objects, 30678 bytes (360.1 KiB)

現在您已知道該圖片的大小及建立日期。

工作 7:將物件設為可公開存取

  • 使用 gsutil acl ch 指令,將 bucket 中儲存的物件讀取權限授予所有使用者:
gsutil acl ch -u AllUsers:R gs://YOUR-BUCKET-NAME/ada.jpg

如果執行成功,指令會傳回下列內容:

Updated ACL on gs://YOUR-BUCKET-NAME/ada.jpg

您的圖片現已公開,可供所有人使用。

測試已完成的工作

點選「Check my progress」,確認工作已完成。如果已成功共用 Storage bucket 中的物件,您就會看見評估分數。

將物件設為可公開存取

驗證您的圖片是否已開放給大眾使用。

  • 前往「導覽選單」>「Cloud Storage」,然後點選您的 bucket 名稱。

您應該會看到圖片附有「公開連結」方塊。請按一下「複製網址」,然後在新的瀏覽器分頁中開啟該網址。

注意: 您看到了誰?答案是被譽為第一位電腦程式設計師的 Ada Lovelace。她和 Charles Babbage 共事,Charles Babbage 不僅是數學家,同時也是提出分析機概念的電腦先驅。

Ada Lovelace 對分析機深感興趣,於是著手翻譯義大利數學家 Luigi Menabrea 關於分析機的論文,並大量加上自己的註解。後世將她的這些筆記視為第一個電腦程式,也就是經過特別設計,可供機器執行的演算法。她預見了電腦擁有強大的能力,而非只會數學運算而已。除此之外,她也透過研究來探索個人與社會如何運用科技來協同合作。

資料引用:《Ada Lovelace》(2015 年 10 月 22 日)。免費的媒體內容儲存庫 Wikimedia Commons。擷取時間:2022 年 5 月 31 日 08:01,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title=Ada_Lovelace&oldid=176490980,

測試您的瞭解程度

您可以透過下列選擇題加強自己的理解,確實掌握這個實驗室介紹的概念。按照您的理解盡力回答即可。

工作 8:移除公開存取權

  1. 如要移除這個權限,請使用以下指令:
gsutil acl ch -d AllUsers gs://YOUR-BUCKET-NAME/ada.jpg

如果執行成功,指令會傳回下列內容:

Updated ACL on gs://YOUR-BUCKET-NAME/ada.jpg

您已移除這個物件的公開存取權。

  1. 按一下控制台中的「重新整理」按鈕,確認是否已移除公開存取權。如果是的話,就會發現勾號消失。

測試您的瞭解程度

您可以透過下列選擇題加強自己的理解,確實掌握這個實驗室介紹的概念。按照您的理解盡力回答即可。

刪除物件

  1. 使用 gcloud storage rm 指令刪除物件,也就是 bucket 中的圖片檔:
gcloud storage rm gs://YOUR-BUCKET-NAME/ada.jpg

如果執行成功,指令會傳回下列內容:

Removing gs://YOUR-BUCKET-NAME/ada.jpg...
  1. 重新整理控制台。圖片檔的副本不再儲存於 Cloud Storage,但您在 image-folder/ 資料夾建立的副本仍存在。

恭喜!

您建立了 Storage bucket、透過建立資料夾和子資料夾來編排和整理、將物件上傳至該 bucket,並透過 Cloud Shell 將 bucket 中的物件設為可公開存取。

後續步驟/瞭解詳情

這個實驗室屬於 Qwik Start 實驗室系列,設計目的在於讓您簡單瞭解 Google Cloud 提供的眾多功能。歡迎在實驗室目錄中搜尋「Qwik Start」,看看接下來要參加哪個實驗室!

Google Cloud 教育訓練與認證

協助您瞭解如何充分運用 Google Cloud 的技術。我們的課程會介紹專業技能和最佳做法,讓您可以快速掌握要領並持續進修。我們提供從基本到進階等級的訓練課程,並有隨選、線上和虛擬課程等選項,方便您抽空參加。認證可協助您驗證及證明自己在 Google Cloud 技術方面的技能和專業知識。

使用手冊上次更新日期:2024 年 10 月 29 日

實驗室上次測試日期:2024 年 10 月 25 日

Copyright 2025 Google LLC 保留所有權利。Google 和 Google 標誌是 Google LLC 的商標,其他公司和產品名稱則有可能是其關聯公司的商標。

Before you begin

  1. Labs create a Google Cloud project and resources for a fixed time
  2. Labs have a time limit and no pause feature. If you end the lab, you'll have to restart from the beginning.
  3. On the top left of your screen, click Start lab to begin

此内容目前不可用

一旦可用,我们会通过电子邮件告知您

太好了!

一旦可用,我们会通过电子邮件告知您

One lab at a time

Confirm to end all existing labs and start this one

Use private browsing to run the lab

Use an Incognito or private browser window to run this lab. This prevents any conflicts between your personal account and the Student account, which may cause extra charges incurred to your personal account.